热门关键词: 光伏太阳能板天窗 防水光伏太阳能电池板 U玻璃光伏太阳能电池板
最近一段时间,高温天气席卷全球,南方多地的供电形势比较严峻,据笔者了解,好多高耗能的工厂都面临或者已经停工。在这种用电压力下,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靠人不如靠己,屋顶光伏的概念股这两个月也芝麻开花节节高。从顶层设计上看,上个月发布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方案中提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 50%。
而从个股的业绩表现看,概念股中的亚玛顿(002623)刚刚发布年中业绩预告,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 14.7亿元和0.4亿元,都同比增长了 85%以上。亚玛顿生产的钢瓦叠加新型超薄双玻组件,可将屋面与组件寿命均提升至 25年以上。
不光是个股,整个光伏行业在经历了原料暴涨的阶段后,也在重回正轨。1-7月,全国光伏压延玻璃新增在产产能同比增长 63.6%。同时,上半年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容量也接近 2000万千瓦,可见光伏行业还是在保持着高景气度的模式。
除此之外,光伏和建筑玩家也在不断进行梦幻联动,一起为推动BIPV行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那该行业发展真的如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今天,我们就走进BIPV,看看这条赛道蕴藏的宝藏。
一、这个市场,怎么玩?
我们都知道,光伏电站有分布式和集中式两类。如果将分布式电站进一步分类,光伏组件与建筑结合(BAPV)、光伏组件与建筑集成(BIPV)两类, BIPV主要指在建筑上安装光伏组件后,不仅能用来发电,也可以作为建筑围护结构,一石二鸟。
相较于BAPV,BIPV使用寿命更长、施工难度更低等,被认为是全村的希望(虽然全球新增光伏中BIPV装机仅约 1GW,占比不到1%,但是增长潜力是在的)。
既然BIPV是一次跨行业的联动,就要考虑蛋糕怎么分的问题。但从产业链分布来看, 上游主要是电池生产企业,中游是光伏建筑集成企业, 下游的应用场景主要在公共建筑、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园区三种类型。
据笔者和行业内专家沟通,目前看下来一共有三类商业模式。
所以总结下来,就是各路玩家凭借着十八般武艺,积极参与,但各有侧重。比如光伏企业 侧重产品、建筑企业侧重渠道,一条具有光伏发电和建材属性的早期赛道,笔者判断,应该是短期看渠道,长期看技术。
先抱大腿,再自力更生。
二、技术加码,空间广阔
虽然BIPV目前的市场规模不大,但是未来的增量还是值得期待的。根据机构的预测,假设三年后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50%,幕墙的光伏覆盖率有30%,这样国内在2025年末。BIPV整体市场空间将达到 4150亿元。
市场空间是可以想象的,那么电池技术呢?作为晶硅电池之后的第二代太阳能电池,薄膜电池也在慢慢崛起,其中 碲化镉薄膜电池是在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占比前十中的唯一一种 薄膜电池。
薄膜电池相较于市场的晶硅电池,具有更高的理论转化效率(但实验室实际的效率低一些)。曾经的薄膜电池也是市场的主流,但是2012年之后,随着晶硅电池持续降本,且发电效率亦在稳步提升,持续保持对于薄膜电池的竞争优势。
而在BIPV这条赛道上,晶硅电池凭借着多年的技术积累,跑得更快,比如晶科能源、隆基绿能都是以晶硅电池切入,但考虑到薄膜电池结构简单、透光性可调节、温度系数低等特点,使得其比晶硅更适合应用在BIPV上,所以也已经有不少玩家开始另辟蹊径。
船小好掉头,未来晶硅和薄膜共存的概念会很大,但是国内玩家在薄膜电池领域的追赶之路还需快马加鞭。
三、鹿死谁收,市场检验
BIPV一路走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知道且重视,玩家们也都在从各个视角切入、布局,各抱各的大腿,各签各的订单。
未来,行业的发展一方面还要靠政策的强制性落地,另一方面,组件价格的下降和工商业电价的上涨也成为驱动行业的“催化剂”。
而此次高温带来的供电紧张,或许就是一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