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光伏太阳能板天窗 防水光伏太阳能电池板 U玻璃光伏太阳能电池板
1986年9月,刚刚入学兰州大学的李振国、钟宝申于老校长江隆基的塑像前参加入学仪式,彼时的他们颇受老校长实干精神的感染,决定如若创业,就将企业名定为“隆基”。
36年后,隆基绿能早已问鼎中国光伏行业,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央研究院顺利落户泾河新城,为隆基带来了光伏研发的“最强大脑”。老校长的实干精神穿越时空,与秦创原产生共鸣,一次次开花结果。
01
李振国走上发言席,郑重其事地在记者会上拿起了一块光伏板,只有巴掌大一点的样品把太阳光反射的到处都是。7月25日上午,秦创原光伏创新中心·隆基中央研究院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正式投用。作为隆基绿能开展光伏产业研发工作的重要载体,中央研究院是隆基公司目前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电池研发中心。
李振国手里这块光伏板面积虽小,来历可不小,26%左右的能量转化率让它保有了世界第一的头衔,因此也就迅速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然而放之于大的时空背景中,眼前这块小小的板子其实走过了漫长的岁月。
19世纪中叶,法国物理学家A.E.贝克勒尔意外地发现,用两片金属浸入溶液构成的伏打电池,受到阳光照射时会产生额外的伏打电势,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生伏打”效应。后来,能够产生光生伏打效应的器件就被称为光伏器件。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在贝尔实验室里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真正意义上创造出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
1954年,贝尔实验室 | 图源网络
太阳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0兆瓦/时,假如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按转化率5%计算,每年发电量便可达5.6×10¹²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总能耗的几十倍。在能源危机日益加重的20世纪后半叶,贝尔实验室的这项发明再次被重视了起来。
20世纪90年代后,光伏发电真正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美国是最早制定光伏发电发展规划的国家之一,1997年就提出了“百万屋顶”计划;日本1992年启动了新阳光计划,十年之后,其光伏组件生产占到了世界的50%,当时全球前10大厂商有4家都在日本……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光伏产业虽起步较晚,但这也同样意味着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我国76%的国土光照充沛,光能资源分布较为均匀;与水电、风电、核电等能源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
去过西藏、青海、内蒙等地区旅行的游客一定对那里耀眼的光照记忆犹新。“太阳不会很热,但非常晒人,光照极为强烈。”家住西咸新区,刚从新疆、宁夏等地旅行回来的马鸣一路上感受很深,同样引起他关注的还有路边的一排排太阳能光伏发电板。“那些发电板整齐排列,非常壮观,我上班的地方离隆基研究院并不远,只是没想到光伏发电行业的大佬原来就在身边。”
图源:澎湃新闻
自2000年成立以来,隆基绿能走过了相当长的一段路,从半导体、硅片,到太阳能,再到光伏与氢能……隆基绿能一步一个脚印把实业越做越大。截至2021年12月31日,根据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的评估,隆基绿能在中国光伏行业内排名第一,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排名210位,品牌市值高达406.12亿元,积累专利达1387项。
隆基绿能的产品项目已经遍布全球:从宁夏到马来西亚,从云南到拉丁美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务广度足以说明隆基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若想把这样的领先优势保持住,持续不断的创新研发自然必不可少。这次中央研究院的落成投用则是给隆基的研发能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在碳中和与碳达峰的目标背景下,应用前景将不可估量。
图源:隆基绿能官网
02
隆基中央研究院建成投用后,其定位目标是:为隆基绿能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为下一代高效电池产业化提供研发技术支持和专利储备。中央研究院因此也被誉为隆基的“光伏大脑”,对于打造新能源产业聚集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西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西安高校云集,尤其以理工类院校居多,科研能力不俗,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校的王牌专业享誉学界。在业界,也有被称为“华为大本营”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名校。“其实大家都很喜欢西安,不是不愿意留下来,而是留下来实在找不到比较称心的对口工作。”大学毕业后,马鸣的很多同学都去了省外,而他则坚持留在老家西安,目前在西咸新区居住工作。
隆基中央研究院成立后将陆续引进约4000名高端科研人才,硕博学历人员占比将超过85%,其中约20%为新能源相关研究领域的顶尖人才。同时,研究院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发展,助力泾河新城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马鸣深知,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搭建将为众多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产学研一体化的施展舞台。“未来是什么样,真的可以期待一下。”
选址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其原因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因为隆基等企业看到了秦创原的诚意。启动建设一年来,秦创原在置业、宜居、营商等方面狠下功夫,收获了相当多的好评。
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秦创原从来都很“麻利”:帮助陕西太合智能钻探公司扩大厂房面积,寻找新的场地,秦创原自成立之后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帮助西安风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园增加停车位,秦创原的对口负责干部只用了2个多月时间……
盛夏时节的隆基绿能光伏产业园内,工人们挥汗如雨,建筑车辆你来我往。整个产业园总占地面积约1800亩,总投资超过263亿元,建成后将是全球最大的单晶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很多人都没有想到,隆基绿能其实今年3月才与西咸签约,短短半年,各项进度可谓神速。
图源:隆基绿能官网
实际上,早在签约伊始,隆基就体会到了秦创原拿出的一套完备的工作制度。这套制度以项目推进工作专班的形式为企业提供项目建设、手续办理、生产要素保障等全方位服务,第一时间解决项目推进中面临的问题,因此还直接助推该项目创造了隆基绿能全球生产基地建设履约品质最好、服务效率最高的记录。
这套工作制度的背后是秦创原的“政策保障”网。一年以来,秦创原梳理凝练了省级70条政策包,并制定相应配套细则;在西安市出台42条政策包的基础上,会同西安市编制支持总窗口9条专项政策;并且制定发布了新区优化营商环境18条、宜居环境10条、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15条,较为完善的秦创原政策体系由此逐步形成。
03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引领下,“小有所获”的企业当然不止隆基一家。短短几年,坐落于泾河新城的法士特沃克齿轮有限公司顺利完成“副箱(加长)中间轴生产线”和“小八档箱零件自动线”等关键技术改造,同时还不断推进项目发展专业化、精细化,精心购置数控高效设备,挖掘、培养专业人才,实现了自主品牌做大做强和企业产量产值的飞升,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今年六月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产值从1.1亿增长至6.22亿。
作为西部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与西咸新区签署入区协议,占地241亩、投资20亿元的西部超导泾河新城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将落户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根据协议,西部超导将在泾河新城建设超导线材和特种超导磁体研发、生产基地,满产达效后,年产值约30亿元。
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导材料制备技术和超导磁体制造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快区域高端医疗装备和半导体产业发展,推动西咸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高质量建设。签约、剪彩、动工……秦创原成立一年多来,这样的场景几乎每月都会出现。
新中国成立伊始,古都西安曾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里的重点建设城市,落地项目高居全国前列,由此早早奠定了整个城市的工业发展基础,然而改革开放后,西安的工业制造业渡过了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缓慢复苏的历程方兴未艾。尤其是在这几年疫情的影响下,如何重回制造业、重塑制造业其实也成了”万亿俱乐部“里的各城市都在思考和践行的话题。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启动建设以来,一直坚持放眼陕西的格局视野。助力同力重工上市北交所,为企业提升层次;依托隆基、陕煤、陕汽、西电、创维等产业和创新平台,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产学研搭建平台。
今后,秦创原还将为企业提供更充足的发展空间,已经开工建设的秦创原江渡科创方舟、秦创原创新生态城、生命科学创新中心、两链融合数字产业园正加速推进,年内还将建成泾河智造创新产业园、兰池工业产能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标准厂房、产业研发用房、写字楼等物理空间载体将不少于300万平方米。
马鸣在地图上指了指那一块块框起来的厂房,他记得这里原来都是些最普通的村庄和农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千年的生活生产方式似乎在西安北边这片开阔的土地上能够浓缩进一天之中。
对于眼下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马鸣的感受是非常主观的。“城市化、工业化的触角终于慢慢在向这里延伸了。”他曾在南方沿海城市生活过,那座城市几乎已经没有了农田,远郊开发区里的厂房鳞次栉比。“现在,终于发展到了内陆。”
马鸣打算把下一次同学聚会的地方就定在自己家里,没事了还可以带大家到西咸新区转转。“朋友在这边能找到工作,不用背井离乡,周末还能随时和大家聚会,于公于私,我都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置业安家。”